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偶尔流口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流口水异常的多数是口腔疾病、神经调节异常等。偶尔流口水,一般属于正常生理表现,不需医治。若流口水较多,则为异常现象,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
流涎症常见于婴幼儿时期,少数是因为局部黏膜溃疡、唾液调节和分泌功能失调,常见原因有口腔溃疡、口腔卫生不良、前牙畸形、神经调节障碍、服用某些抗癫痫类药物等。出现异常流口水的情况时,应到医院口腔科或神经内科就诊,明确病因。在中医理论中,口水也称口津、涎,是指唾液中比较清稀的部分。中医认为,涎由脾气化生并传输分散,故有"脾在液为涎"之说。在脾气充足的情况下,脾的“固摄”功能和涎液的化生正常,故涎液能正常传输,帮助吞咽及消化,但不会溢出口腔。
但在脾虚的情况下,脾的"固摄"功能失调,涎液不能正常传输,从而发生"流口水"的现象。
因此,想要克服流口水的毛病,也可从脾虚入手,请中医医生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