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中国史上死后秘不发丧的四位皇帝,最后这位竟然纯属自愿

中国史上死后秘不发丧的四位皇帝,最后这位竟然纯属自愿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国史上死后秘不发丧的四位皇帝,最后这位竟然纯属自愿

皇帝的驾崩按理说是一个朝代的头等大事,死前是天下之子,受众臣民敬仰。但是真到皇帝死后,又是另一番景象,皇子臣子会为了争夺皇位,拼的你死我活。而皇帝的尸体这个时候却只能秘不发丧,任由其腐烂。生前受万人朝拜,死后却不得立马入土为安。

第一位:秦始皇

秦始皇在第五次东游,死于沙丘行宫。秦始皇的贴身太监赵高,密谋李斯说服胡亥,假借秦始皇的名义,立胡亥为秦二世。然后假下诏书,命令扶苏及蒙恬自杀。公子扶苏自杀以后,奸臣赵高像往常一样,给皇帝送食物及公文奏折,以蒙蔽百官及其他的公子,为了防止其他公子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发动政变,所以隐瞒事实秘不发丧。

秦始皇死的时候,正值暑天,赵高为了掩盖尸体的臭味,竟把尸体周围放上咸鱼,秦始皇埋葬骊山的时候已经是二个月以后的事了,那个时候尸体也已经腐烂。

奈何堂堂一代皇帝,死后二个月竟然和咸鱼放在一起,可悲之极。

第二位:刘邦

公元前195年,刘邦重病死于讨伐英布叛乱。刘邦死后,吕后认为功臣们都是跟随刘邦在沛县一起起义的老将,担心那么功臣不愿意辅佐幼主,甚至会叛乱。所以跟审食合计不发丧,先处死那些功臣。在刘邦去世后的第三天,将军骊商知道这个事,觉得不可行,甚至会造成天下大乱。

后听取了骊商的意见,没有执行原先的计划,及时为刘邦发丧。刘邦四月驾崩于长乐宫,当时天还比较凉,时隔十几天葬于长陵,尸体还没有腐烂。

第三位:朱棣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榆木川,当时是北征蒙古回师途中,杨荣和金幼孜商量,现在回师路途遥远,为了不让军心涣散,决定秘不发丧。还有一个原因杨荣是支持太子朱高炽,但是当时皇子高熙对皇位垂涎已久。如果知道朱棣已死,势必会谋反。

为了妥善处理好朱棣的尸体,杨荣把军队所有的锡器收集起来融化,打造出来一只圆桶,把尸体给密封起来。为了保密,甚至把打造圆桶的铁匠师傅给杀死,并命令随行的官员每天正常给朱棣进膳。竟然一行的人没人发觉朱棣已死。

第四位:成吉思汗

元太祖死于1227年8月25日,死于贵州六盘水附近的清水县。

当时成吉思汗正率领军队灭夏,1227年的6月,西夏最后一位皇帝走投无路,恳求宽恕一个月来贡献城池,7月成吉思汗重病,死前立下遗嘱:我死后秘不发丧,等西夏献城后,将西夏主和官民统统杀死。

西夏在投降这件事上反复无常,成吉思汗的这种屠城做法也可以理解,蒙古军队也遵从了成吉思汗的遗愿。杀了夏主,踏平中兴府。

不过成吉思汗死后的秘不发丧,跟前三位不一样,属于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