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健康猫给补贴就涉嫌集资诈骗,滴滴给司机补贴却没事呢?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刷单的这种模式,其实和早期滴滴补贴司机的套路基本一样,都是司机自己购买自己的服务,制造交易假象,实际上是为了骗取平台给予的交易补贴。
补贴、烧钱、刷单,中国互联网火热发展的部分缩影
而众所周知,滴滴、美团等互联网企业,在开拓自己的业务时,也会通过给司机、商户送补贴等方式提高其APP的装机量和使用量。2015年,当滴滴、优步、易到等竞争激烈之时,易到创始人周航就透露,“2015年整个专车出行市场就花掉了200多亿。优步CEO曾夸张的表示:“我们已经在全球数百座城市实现盈利,但优步在中国的每单都亏损,在中国一年的亏损额达到10亿美元。”其亏损的主因之一,就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们烧钱补贴司机和用户。
可以想见,以滴滴、优步当年的烧钱补贴规模,绝对是远远大于现在健康猫,其补贴的司机惠及全国各地,社会性影响巨大,为何其没有被指控非法集资问题?为何健康猫却被指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问题?
关键问题的在于刷单和平台对刷单的态度上
主观故意是定性的关键
健康猫之所以会被警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之后以集资诈骗罪批准逮捕,关键问题在于,警方认定其在主观上具有面向公司集资的主观故意,或者明知自己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却不采取措施加以阻止。当然,这些问题最终还要法院的最终认定,未经法院认定,任何人不得被认定有罪。
在当年打车软件补贴时代,的确也有大量司机刷单骗取补贴,但是这种刷单模式,始终处于一种被滴滴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封杀和打击的态势,比如在2018年5月底,滴滴出行广东分公司向顺德区检察院报称,4月中旬在滴滴公司系统自查中发现,佛山地区出现大量天价订单,这些拼车订单的实际车费与预估一口价相差很大。经调查,有部分司机使用作弊软件模拟行驶轨迹增加公里数、原地等待增加服务时长等虚拟方式增加车费,向平台骗取巨额车费,涉嫌诈骗罪,此前北京市海淀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了全国首例通过“滴滴打车”软件进行刷单套现案件的嫌疑人——常某。
而今年美团在上海地区的大力推广和补贴,除了烧钱,幕后的重要的工作就是打击刷单。
但是如果平台对于刷单不加以阻止,反而在明知情况下默认,甚至继续给予高额补贴,导致大量的刷单金额涌入平台,形成资金池,就可能被认定为具有非法集资的故意。
客观上,是通过烧钱补贴还是拆东墙补西墙补贴,也会决定案件的性质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都属于《刑法》明文规定的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具体罪名,都是面向公众宣传,针对不特定对象承诺保本付息的形式吸收存款。但是,集资诈骗罪还属于诈骗类犯罪,其还涉嫌以欺骗手段,以非法占有目的集资。
以欺骗手段,即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吸收资金,比如对于私教大规模刷的事实视而不见,夸大、虚构相关项目的盈利能力等。
而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是集资诈骗罪的关键性因素。所谓非法占有目的,在诈骗类犯罪汇总,就是恶意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在集资诈骗案中,警方会搜集相关客观证据来证实非法占有目的,比如(1)大部分资金未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名义上投入生产经营但又通过各种方式抽逃转移资金的;(2)资金使用成本过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不具有支付全部本息的现实可能性的;(3)对资金使用的决策极度不负责任或肆意挥霍造成资金缺口较大的;(4)归还本息主要通过借新还旧来实现的;(5)将资金大量挥霍、携款潜逃、用于违法犯罪等导致资金无法返还的等等情况。
补贴款的来源是借新还旧还是通过烧自己钱?
而对于健康猫案而言,其作为中介平台,本身盈利方式就是应该从课时费中抽取,但是其还提供高额的补贴给司机,那其补贴从哪里来?警方会仔细搜集其所有的资金数据,如果能认定其补贴就是来自私教自身的刷单款,也就可能涉嫌通过“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话,警方就会认定其本身不具有还款能力,而是通过类似庞氏骗局模式维持补贴模式,平台的主营业务因而发生变异,从健身私教中介变身为投资返息的理财平台。
而滴滴等则不同,第一,其本身在补贴大战中,投入了自身巨量的资金用于补贴乘客和司机。并没有迹象显示其使用司机的刷单款补贴司机和乘客;第二,滴滴等约车软件虽然存在不少刷单现象,但是整体的比例并不算高,这是因为首先打的软件本身有相对门槛较高的刷单造假模式,通过GPS、订单核对等方式防止刷单,每单的单价并不会太高,同时还需要付出时间、油费等成本,从收益上来讲,司机更愿意接真实订单,即赚取运客费、又赚取补贴费。同时滴滴还会采用各种防刷单机制,保证补贴大战的本质是烧钱,而非是为了获取资金流(集资)。
这就基本决定了两者本质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