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黄疸型肝炎主要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其他引起肝功能损害因素也可导致急性黄疸型肝炎,如酒精、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
该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消化道、性接触、母婴传播,好发于长期饮酒者、老年人、喜食荤者、运动少者。
一、主要病因
1、病毒: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进而肝脏组织发生炎性浸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
影响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使胆红素不能从胆道系统正常的排出而进人血液,胆红素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个脏器,则各脏器均可被染成黄色。
2、酒精:酒精是导致黄疸型肝炎发生的原因之一,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g,一个60kg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人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g以下。
低于60kg体重者应相应减少,最好掌握在45g左右。
如果人们饮酒过量,将会直接性的导致肝脏受损,后来慢慢身体就会出现疲倦乏力的状态,皮肤也会出现黄疸,最终将会形成黄疸型肝炎。
3、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及中药等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引起肝脏损害,进而导致胆红素代谢和排泄障碍,出现黄疸相关症状。
4、自身免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攻击自身正常的肝细胞,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免疫性肝炎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二、诱发因素
1、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熬夜等,会使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可诱发黄疸型肝炎。
2、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常伴随长期空腹,长期空腹可导致胆结石,暴饮暴食使胆汁分泌量骤增,胆结石会随着分泌的胆汁而下,很容易堵塞胆管,导致胆汁淤积而无法排出体外,从而诱发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