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有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外国籍以及混血儿请注

有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外国籍以及混血儿请注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有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外国籍以及混血儿请注

杨振宁(美籍华人)

丁肇中(美籍华人)

李政道(美籍华人)

杨振宁

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实验物理结果的后面。

77岁的杨振宁刚刚退休,他在晚年依然令人敬畏,不怕向当代流行的思潮挑战,清醒地意识到面对复杂的宇宙,人们的才智的局限性。他的许多同事都在谈论找到一个“解释一切的理论”的可能性。即一个描述宇宙中所有的作用力和基本粒子的统一的理论。杨振宁曾为物理学家提供了从事这种探索所需的一些重要的数学工具,可是他却对这种可能性深感怀疑。

杨振宁长时期在看来是神秘的物理学和数学的十字路口工作。在这个领域内,一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灵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还没有实验证据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这是一个外行很难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满了希腊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寻求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品味”和“风格”,有寻求用正确语言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内心的灵感。

物理学家戴森去年在石溪为杨振宁退休所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说:“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

丁肇中

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

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与数学系学习。

1960年获硕士学位。

1962年获博士学位,在瑞士欧洲核子中心工作一年。

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

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

李政道和杨振宁曾荣获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基于他们在

1956年提出的“李一杨假说”-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

不守恒的,这被另一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 -1997)用实验

所证实,从而推翻了过去在物理学界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

为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1997年5月30日,李政道在北京的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

“在物理学中,宇称守恒意味着左跟右是对称的。”

“假如有两个系统,开始时互为对方的镜象,就是说它们的动态

是完全是一样的,只是左跟右不一样。宇称守恒是指,除了左右不一

样以外,它们以后的发展应该完全一样。”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的。19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丁肇中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基本粒子物理、量子电动力学、γ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974年,与里希特各自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李正道, 丁肇中,他们是美籍华人 达赖 ,是中国西藏人 高行健,外籍华人

李晓波,中国出生的中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