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的傅友兴水平到底怎么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能力绝对是顶级的。
大部分基金经理,纯股的基金都跑不出长期年化收益率15%。
傅友兴用50%的仓位,就实现了这个小目标。
剩下的50%买了什么?
答案是优质债券。市场上债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5%-7%。 也就是说,50%的仓位实际取得的年化收益率是多么惊人……
那么,为什么要混50%的债券呢?全部买股票基金不好吗?
答案是降低风险。
优质债券的风险极低,买50%的优质债券,基本上就有50%的本金保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就是傅的牛逼之处。
也就是傅友兴这个15%的年化收益率,远比很多基金经理15%的年化收益率来的安全……
那么,傅又兴的底色到底有多出色?
往下看我们的深度测评——
网叔: 资深投资人,长期创业者。独立,理性,深度思考。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
关注网叔,公号: 网叔点财(wsdc2046)
关于傅友兴,我有四个标签:
1. 股债平衡大师 :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A股票仓位长期只有50%,但是年化收益做到了15%+,相比那些股票仓位80%以上的年化20%+的基金,毫不逊色。
2. 风险控制能力极强 :任职年化15%+,但是最大回撤只有-14.43%,这是在18年大熊市的水平能力,不少顶尖基金经理18年的最大回撤也有-30%。
3. 内部员工PICK首选 :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A是广发基金内部员工PICK度最高的股票型基金,甚至秒杀了刘格菘。
4. 小白首选 :正是鉴于广发稳健增长A风险控制能力极强,长期年化收益出色,身边同事朋友让我推荐基金时,我都会把傅友兴的广发稳健增长A作为首选推荐。
基金经理是主动基金的灵魂,接下来则尽可能地还原傅友兴的全貌,以便投资人更加了解。
1.1 个人履历
1.2 长期业绩
傅友兴自2014年12月开始管理广发稳健增长A,2016年3月单独管理广发稳健增长A,2014.12.8-2021.3.31,管理回报171.59%,年化回报17.34%,最多回撤27.64%。
① 年度战胜率:战胜率83%
管理的6个完整年度里,5个年度取得正收益,战胜率83%。
除了2020年,5个年度跑赢了同类平均水平,战胜率83%。
3个年度跑赢了沪深300,战胜率50%。
② 季度战胜率:战胜率72%
分季度看,任职以来的25个季度中,18个季度取得了正收益,战胜率72%。
最近20个季度,15个季度取得了正收益,战胜率75%。
最近20个季度,最大季度跌幅约5%。
③ 月度战胜率:战胜率64%
分月度看,任职以来的75个月度中,48个月取得了正收益,战胜率64%。
近60个月度中,38个月取得了正收益,战胜率63%。
近六十个月度中,最大月度跌幅未超过10%,仅2018年10月跌幅超过5%,为-6.26%。
1.3 投资框架
1.投资理念
坚持“创造价值、践行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在管理好风险的前提下为持有人实现稳定的超额回报。
2.投资风格
① 自上而下控制仓位与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相结合;
② 长期持有、价值投资;
③ 比较注重平衡,相对保守、稳健均衡。
2.配置理念
主要通过自下而上选股,深入研究企业价值,在估值合理或者低估时买入,追求较高确定的绝对收益。
从配置偏好来看,主要以稳健成长股为核心,阶段性配置低估的周期股和价值股。配置的核心出发点是性价比。
有些公司很便宜,但没有成长性,并不是我们框架中所认同的性价比。
重仓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行业成长空间比较好、具有较强的护城河、中长期盈利能力比较强的细分行业龙头。
3.行业配置:长期重配医药消费
数据显示,广发稳健增长A自傅友兴管理以来,一直超配医药行业。
2017年来,食品饮料也变成了重配行业。
反映在其重仓股上,也多为医药股。
而傅友兴也是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典型,其换手率非常低。
傅友兴也在采访中分享了为何重仓消费医药的缘由:
4.风控策略
总体来说,主要是通过三个层面来管理组合的风险。
首先,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注重股票整体仓位的控制,在估值处于高位是倾向于逐步减持;
其次,行业配置较为分散,控制单一行业的集中度;
第三, 对估值的安全边际比较关注,当持有个股的估值上涨到历史高位区间时,我倾向于认为预期收益率会随之下降,通常会选择减持。
5.择股标准
傅友兴制定了选股的三个标准:定量、定性和估值。
在定量分析中,傅友兴非常看重 ROIC(资本回报率) 这一财务指标。
6.卖出体系
股票是否卖出只考虑一个因素,即预期收益率。
打个比方,原来买一只股票,看未来三年复合收益率有20%或30%,但买入之后,由于股价上涨或者基本面变化,导致未来预期收益率大幅下降,这个时候会选择减持。
1.4 机构认可
2020年报显示,傅友兴机构资金规模最大的是广发稳健增长A。
2020年报显示,广发稳健增长A合计机构资金规模25.79亿元,占全市场第55名。
1.5 个人持有
2020年年报显示,傅友兴持有本人管理的3只基金。
1.6 总结
傅友兴属于典型的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投资风格。
此外,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A还是广发基金内部员工认可度最高的基金,这进一步佐证了傅友兴的投资水平。
开头的三个标签,用来概况傅友兴再恰当不过:
1. 股债平衡大师 :傅友兴管理的广发稳健增长A股票仓位长期只有50%,但是年化收益做到了15%+,相比那些股票仓位80%以上的年化20%+的基金,毫不逊色。
2. 风险控制能力极强 :任职年化15%+,但是最大回撤只有-14.43%,这是在18年大熊市的水平能力,不少顶尖基金经理18年的最大回撤也有-30%。
3. 小白首选 :正是鉴于广发稳健增长A风险控制能力极强,长期年化收益出色,身边同事朋友让我推荐基金时,我都会把傅友兴的广发稳健增长A作为首选推荐。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文章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基金投资全攻略
1. 年化15%收益基金实盘
2. 基金投资全攻略:如何穿越牛熊
3. 基金推荐全攻略(二):买什么最赚钱
4. 基金投资进阶篇(三):如何建仓和加仓
5. 基金投资全攻略(四):如何判断基金低估高估
6. 中国最牛基金经理TOP50排行榜(附点评)
行业分析篇
1. 新能源汽车
2. 半导体
3. 医药
4. TMT科技
5. 白酒消费
持有傅友兴老师的广发稳健增长混合已经5年多了,作为一个普通基民,谈一下持有感受,你也可以看做是产品购买感受。
看了其他的回答,傅友兴老师的能力确实是顶级的,毕竟他过去创下了以50%左右仓位的股票就年化超过15%,更是在多次股市下跌的大环境实现逆势创收。
傅友兴老师的风格一直都是以稳健、平衡为特点,他的代表作,广发稳健增长,从2014年接手之后一直基如其名。以前的购买感受是,即使整个市场跌得屁股尿流,广发稳健增长还是风雨不动安如山,更绝的就是逆势创收的那几次经历,非常爽。所以虽然它在市场行情火爆的时候收益并没有大爆发,可是细水长流之后,它的整体收益还是相当喜观的。
像他这样一直保持50%左右的股票仓位和40%左右的债券仓位而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的确不多,所以一般说起傅友兴,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平衡型大佬。
但是今年就很诡异了,今年是我持有五年多以来,第一次感觉很不爽,和以前说大相径庭也不为过,以前是风雨不动安如山,今年它自己在表演八月秋高风怒号。老实说以今年整个市场的行情,广发稳健增长如果按照以往的水准,是可以逆势而上的,但今年,在行情波动不大的前提下,它每次都跌得比市场还快还狠,而市场回暖的时候,却慢悠悠的。就离谱啊!
有图有真相,这是今年第二季度的报告,可以看到,过去一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跑不赢跟踪对象的情况。
那它给自己设置的跟踪对象是什么,是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5%+中证全债指数收益率×35%,跑输就算了,还输了那么多。这个数据虽然对于其他基金来说可能不算很差,可这可是傅友兴的基金啊,一个从来没有低过90分的人,这一年经常考七八十分,就很奇怪啊。
下图是傅老师现任基金的业绩与排名,很少见的全绿。如果说这是因为市场整体行情的影响,那与他一样以擅长混合型而知名的张清华的表现可不是这样。
所以我一直很不解,然后就去翻看了一些他公开发表的看法, 我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只是个事后诸葛,而且还带了主观因素。
二季度结束之后,广发有让几位明星基金经理对市场发表一点看法。傅老师的看法是:
如图所说, 寻找低估值现在比较困难了 ,这话确实没错,股市已经被颠来倒去洗过无数次了,现在找低估值的股票确实难。我记得去年的时候,他是说周期和金融是低估值的,所以他今年也照做了,但是我其实不是很明白他为什么会看好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在疫情期间的振幅是所有行业中最大的,今年已经开始收紧了,所以这应该算判断失误了吧。
二季度他已经调整了金融中的保险业,做了减持,这一步我挺赞同的,毕竟保险业今年整体发展行情不好,严监管之后保费负增长已经变成了常态,特别是财产险,非常惨淡。但是,为什么要减持食品和医药,特别是医药,两个季度都同样减持了医药。
是,现在医药股的估值普遍偏高,整体的涨幅都比较大了,说它风险相对增加了也没错,可是别忘了医药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可持续性是比较强的,未来,无论是人们的重视程度、医疗卫生系统建设、医疗和科技的结合,医疗行业一定是一个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行业。就算短期内医药要回调,回调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上涨。
在别人都是以医药、光伏、电子为主要行业配置的时候,傅老师一直在减持医药就很可惜。我现在也明白他为什么要减持,因为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傅友兴老师一直坚持的作风是: 当持有的一只股票涨了30%或50%,继续持有的风险性价比就比较低了,就会减持,换成性价比更高的股票。
换而言之,追求低估值,所以也导致了他曾经卖飞过好几只优质的股票,例如迈瑞医疗、我武生物、通化东宝等等。
所以啊,大佬,你是不是可以考虑下,有的优质股票咱们能拿久一点吗?低估值本来就很难找,这个市场的股票数量终究有限,有的股票不一定涨50%就算高,它还可以涨500%的好吗。
如果硬要以低估值为绝对标准,似乎可以不要执着于沪深300,创业板科创板啥的也考虑一下呗。
所以其实,会变成这样,很大程度就是和过分追求低估值挂钩的。追求低估值本来没有错,以往也是因为这样的操作而让他获得平衡型大佬的称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在的市场和以前不太一样,现在虽然也是结构性行情,但国家一直在坚定走慢牛+长牛的决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去找低估值,那肯定很难。而且傅友兴擅长的行业一直比较局限在制造业、消费、医疗,他对科技行业是不太熟悉的,这也导致他的行业集中度比较高,集中度又高,又太坚定追求低估值,难怪要感慨: 寻找低估值现在比较困难了 。
那我还会不会买呢,我最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卖是肯定不会卖的,但会不会继续投入,今年还是会继续定投,看它到年底的表现,如果到年底还没有恢复水准,我估计就不定投了,但卖是肯定还不会卖的。
因为这事吧,我也总结了几点看法:
1、买了明星基金经理的基金,也不要就做甩手掌柜,偶尔还是要拿出来看一看的。这个市场瞬息万变,有些经验也瞬息万变,可能突然就不适应市场了也是分分钟的事。
2、一只基金,如果总体表现优异,是建议长期持有的,因为只有长期持有,才能有足够的筹码应对突然的抽风。比如我持有这只基金五年多了,虽然今年它表现得不好,但对我的总体影响不太大。
3、基金的类型配置上也要多样化,不要全部都只买一种类型,或者太接近的类型,最好的基础是:指数型+混合型+消费型+医药型+科技型,然后再这个基础上再按需配置。
4、如果一只基金一直表现很好,但突然抽风,建议可以看看基金经理近一年公开发表的看法,基金每个季度的报告,特别是看他对宏观经济的看法,看他当初的看法和后来宏观经济的表现是不是一致。无论我们有没有做判断的能力,但我们总有对照的能力吧,事后对照一下他当初的预期和后面市场的表现,看差别在哪里,这总是我们能做到的,顺便也可以学习和总结一下经验。
以上,所有提到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均不作推荐,只是个人想法分享,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关注我,基金购买十年的 @Eleanor羊毛衫
或多或少可以get一些购买心得:
一些书籍推荐:
给大家介绍的是广发基金的傅友兴。在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当中,根据年龄和业绩等条件,可划分成三种类型精英,他们分别是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新生代,傅友兴就是广发基金的领军人物,今天我们来谈谈他。
傅友兴2002年入行,2006年加入广发基金,2013年开始成为基金经理,2014年开始管理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相对简单的从业经历,表面看去平淡无奇,不过十余年能够始终坚持在一家基金公司效力,殊为不易。从入行到当上基金经理,更是花了11年时间
中途他并没有因为迟迟无法晋升为基金经理而选择跳槽,依然耕耘专注于研究领域,从而获得了公司高层的认可。在傅友兴接管广发聚丰近两年后,广发基金将公司的代表性基金广发稳健增长,交给傅友兴打理,说明了广发内部对其的认可度。
广发稳健增长成立于2004年,成立以来累计收益接近12.5倍,也是广发旗下收益率最高的基金。傅友兴接手之前的规模,长时间维持在60亿以上。在其接手后,目前三季报披露的规模为270亿。该基金在近十年来,唯一的单年度亏损出现在万马齐喑的2018年,沪深300在当年跌幅超25%时,广发稳健增长仅仅下跌了7%,而在沪深300涨幅超过20%的牛市年份
该基金只在2014年跑输过大盘。银河证券统计显示,过去五年,广发稳健增长累计回报105%,在同周期同类型的108只基金中排名第18,并获得获银河证券“三年期”和“五年期”五星基金的评级。熊市极度抗跌,牛市跟住大盘涨幅,这样的基金,在短期内可能无法看出端倪,不过五年及以上的长期积累下来,该基金的实力就不容小觑了。
自傅友兴管理以来,该基金股票仓位平均为50%左右。半仓跻身同类前20%的优秀业绩区间,除了说明该基金的风格较为均衡外,也体现了基金经理出众的选股功力。该基金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极低的换手率。正所谓“高换手率是在炒股票,低换手率才是从公司基本面出发,等待公司的业绩增长获取收益”。结合这两点可以看出,长线持有优质上市公司,分享他们成长的价值,是傅友兴基金的操盘之道。
说到“价值”两个字,从业以来,傅友兴不断提炼自己的独特理解。在他看来,深度价值来源于股价相对于公司现在价值的低估,而成长价值更加关注未来的长期的可持续增长。他如实执行了公开披露的价值选股策略。通过查阅可知,财务指标方面
他长期持有的10只个股中ROE高于15%的有8支;介入一家上市公司时,其PE往往处于历史分位较低水平,有6只个股买入时,其“近三年PE”百分位低于50%,实际效果来看,也证明了他选股逻辑的有效性:在这10只长期持有的个股中,9只个股平均持有收益为正,其中有6只超过100%!
另外,通过傅友兴的选股理论,我们结合他的观点和系统思维,为大家在接下来的基金投资,也总结了几个要点:
第一,今年以来,随着“赛道”理论的盛行,白酒、医药等领域上市公司普遍被基金抱团取暖,对基金经理选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使用传统财务指标,部分龙头上市公司相对可能就较贵,那么还买不买,买多少呢?
傅友兴认为“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财务评价指标就不应相同。要与时俱进,不能刻舟求剑。稳定增长类的公司,我们可以只看它的市盈率、PEG;而对于周期反转类的公司,我们就应该关注它的正常营业周期内,盈利跟市值相比是否合理。一般的做法是,看过去3年、5年一个公司或行业正常的估值中枢是多少,根据估值中枢来判断它的合理市值。
对于未来几年能保持快速增长且持续时间比较长的公司,还需要做现金流贴现,看合理估值是多少,再根据这个来决定持仓的一个比例。当然,买入价格是决定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会合理评估一个企业的估值、盈利增长,去决定买卖的比例,这样才能给持有人实现一个比较合理的回报。”
具体到板块方面,他提示到“消费、医药、科技板块如果有持续调整的话,和低估值的金融周期结合起来,就能找到一些低估的投资机会。毕竟目前我们处于人口红利逐渐减少、人均收入逐步提升的大周期中,消费、医药等由居民需求驱动的行业会有比较好的表现,在可预见的未来,增长持续性比较强;此外,A股向全球海外投资者开放,外资挑选的100多家企业也是偏向消费、医药、制造等行业“,这点也是被很多广发基金经理都谈到并认同的观点。
傅友兴,18年证券从业经验,超7年公募基金投资经验,现任广发基金价值投资部总经理,广发基金今年迈入十五芳华,而傅友兴的从业年限比广发基金还要长一年。他自2002年进入证券行业即专注于宏观及行业研究,先后研究过交通运输、钢铁、商业、贸易、水务、公用事业等多个行业,投资经验丰富。2006年,傅友兴加入广发基金从事行业研究,2013年担任基金经理,
每个人都想成为“跌得少、涨得多”的那类投资者,但是很难做到。结合自己的性格,他选择了保守配置型风格——投资中相对保守、注重稳健均衡,在考虑买卖决策时,对风险考虑更多,目标是实现长期收益,
自2014年12月8日至2020年7月31日,傅友兴在广发稳健增长的任职回报为166.74%,年化回报为18.96%;年化波动率为14.91%,远小于同期沪深300指数22.91%的波动水平,
广发基金推出平衡混合型新基金——广发稳健回报(009951),股票投资范围为30%-65%,拟任基金经理正是傅友兴,为追求长期超额回报的稳健型投资者提供了配置工具。8月13日,该基金将在银行、券商等各大销售渠道发售,这只产品可以理解为广发稳健增长的“同门兄弟”,股票仓位为30%-65%。两只产品的投资策略也类似,都是在不同阶段对股票与债券进行优化配置,通过承担适度风险,追求中长期稳健回报。
使他管理的产品在不同市场风格均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在行情偏暖的2019年,广发稳健增长年度回报为31.19%,与沪深300指数36.07%的涨幅比较接近。在行情偏冷、市场下跌的2018年,广发稳健增长年度回报为-7.78%,显著小于沪深300指数-25.31%的跌幅,
广发稳健回报也将延续傅友兴稳健均衡的风格。挑选企业的核心标准就是要通过深度的基本面研究选择价值持续增长的好公司。首先,他通过资产负债率、财务稳健程度、ROIC 等筛选,把不符合基本要求的公司剔除;其次,在买入之前比较注重案头研究和基本面调研;第三,看重公司治理情况。在此三项标准上,傅友兴再对公司进行价值评估,优选股价存在低估、具有较好投资性价比的投资标的,
广发稳健共获得15项产品奖及1项个人奖。在大资管行业的权威奖项评选中,获得了3项金牛基金奖、2项明星基金奖、1项英华奖、3项晨星奖、3项理柏奖。此外,傅友兴也在颁发的金基金奖中获得“ 基金20年‘金基金’最佳投资回报基金经理奖 ”,
对于中等风险或者是不想承受较高波动的投资者来说,攻守兼备的股债平衡型基金,适合作为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选择之一,
牛市你会觉得涨的慢,但是震荡时和熊市时是真抗跌。因此当不知道买什么的时候我就推荐傅友兴老师的广发稳健增长
2021年可能在梦游吧